心得分享-99.10.02---釋迦組2010.10.02 心得分享---釋迦組組長:莊澄河   副組長:徐文章  小文殊:吳澤民燦明師兄:  金剛經言: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」,其意義為不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而生清淨心。這是我覺得很受用的一句話。 繁雄師兄:  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」,可以解釋為離一切相,要念念行善。澄河師兄:  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」,亦即離世間所有人、事、物的假相,去做該做的善事而不要住相於心,以此度化眾生。  人道是最佳的修行場所,天人界福享完後即呈衰敗相,即可能墮於三惡道,而地獄則因極苦無法修行,故應積極行修善法,利益眾生,以求成佛。  學佛要長灘島有耐力,如常持佛心,就會獲得佛力的加持,而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產生。添友師兄:  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」,其次第應從離相修真、空心出假、而行中道。  菩薩修四諦三觀,由真入假而行中,既無住身心則可利益眾生,而行菩薩道。天台宗一心三觀:空觀-觀諸法空無自體,假觀-觀諸法但有緣生假相,中觀-觀諸法非空亦非假,亦空亦假之中道實理。以破三惑,證三智,成三德。斷所有生死煩惱,菩提涅槃。法彰師兄:  於念佛法要課程,性儀法師提到,由六念: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來正思惟,守護心念,收懾心念。清楚修學的目標而得法喜,因得法喜而歡悅,因歡悅而得身輕安,因身輕安而吳哥窟生起踊動之喜,因踊動之喜而得安止,因安止而得定之。又說行十念,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、念休息、念安般、念身、念死,便可得大果報,得智慧、甘露、法水、法味,其福報不可限量,最後可遠離三毒-貪、瞋、痴;覺知不淨觀、慈悲觀、因緣觀;便可升天然後至淨土也。正印證了「今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、瞋、痴」。勝浪師兄:六念與十念要如何持念? 添友師兄:只要心念時常思惟六念與十念即為持念之法。 勝浪師兄:  非想非非想,何意? 添友師兄:  「非想非非想」,即不想、不是不想。如同心念不生不滅般,心、形、觸滅之意。文章師兄:  我們的色身隨時在變,要捨棄所有擁有,帛琉念佛要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,念念不離淨念,心心與佛相應,也就是即心是佛,即佛是心,心佛一如,而得正念。一聲常念阿彌陀佛,確實可以消災解厄保平安的。人生不如意,十之八、九,不管我們聽經聞法了解多少,常念阿彌陀佛,我們的身心靈也可得到很好的安住。添友師兄:念佛的觀念應執持佛名號,念從心起,聲從口出,音入於耳,有起有收,一心與佛則感應生。 辰二師兄:觀德莫觀失-學習欣賞他人的優點長處。「觀德莫觀失」,是對善知識、師長應有的學佛態度,印順導師說得好,對善知識能觀其德,則己先得其德。若觀其失則己亦先失。如壇經所言: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;若見他人非,自非卻是左。」禮服(見他人過已是陷入旁門左道),而且「他非我不非,我非自有過,但自卻非心,打除煩惱破」(萬一是自己錯認,更是過失,如果能除卻對錯的想法,就能破除煩惱)。  就世間法言,人與人相處如果要能和諧相處,最重要的也是觀他人德,也就是能欣賞他人的優點、長處,就能得到友誼,若是觀他人失,也就是只看到他人的過失或短處,自己也會先失去彼此的良好關係。澤民師兄:對於「非想非非想」,我的想法是:「想」即是心念或思惟,為不生邪念,常持正念。「想」即是判斷,一有判斷則生分別心。綜而言之,即是要我們常持正念,斷除一切邪念,以求去除所有根本煩惱,並平等對待所有眾生,不要有分別心,以成西裝外套佛道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d81wdvh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